“阳”了能不能洗澡?专家提醒:退烧后依据体力酌情选择******
最近,不少人表示感染新冠后洗澡导致症状加重,出现“转阴后也先别洗澡”的说法。但也有人结合亲身经历,表示自己洗头、洗澡后并没有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。对此,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,洗澡不会让病程延长,也不会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,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处于发烧、身体疲倦、肌肉酸痛的虚弱情况,洗澡时可能会跌倒,长时间洗澡也会使身体更劳累。
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提醒,洗澡的时机也很重要。处于急性高热严重时期,由于人体水、电解质和能量丢失厉害,这时身体较为虚弱,一般不建议洗澡。一方面洗澡会耗费体力,并且血管扩张,血液量相对不足,容易导致低血压等情况。另一方面,冬天气温较低,体质较弱的人容易受凉合并感冒,反而会加重病情,延长病程。
如果发烧的温度不高或发热症状消退,人的体力尚可,一般可以洗澡,但要注意三点。一是保证室内适合温度,以免着凉;二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、洗澡时间不要太长,以免出汗太多,消耗体力;最后,注意洗澡后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脱水。(光明网编辑牟舒琳整理 来源:新华社微信公众号)
越南琴匠“知音故里”遇知音******
中新社武汉2月1日电 题:越南琴匠“知音故里”遇知音
作者 武一力
踏入武汉东湖大李村,丝丝缕缕琴声不绝于耳,时而清脆,时而雄浑。在一座名为“南天坊”的古朴院落内,主人阮延俊抚琴而歌,三五宾客围炉而坐,听琴品茗。
“古琴,是我在武汉遇到的‘知音’。”阮延俊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。
阮延俊来自越南广治省,是一名古琴演奏家、斫琴师。18年前,热爱中国文化的他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研习中国古代文学,成为文学博士。毕业后,阮延俊留在武汉,传授古琴演奏和斫琴技艺。
中国传统乐器古琴,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。而武汉是“知音故里”,伯牙抚琴遇知音子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
学好中国乐器绝非易事。起初,阮延俊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查阅古琴文献,从北宋《碧落子斫琴法》,到中国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《神奇秘谱》,一本本“啃”,一曲曲练。“许多古籍都是竖排繁体,晦涩难懂,我要花大功夫查资料、请教师长,以便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。”阮延俊说。
比读古籍更难的,是认琴谱。阮延俊家中有一面刻满字的墙,看似汉字,却非汉字。他介绍,这是古琴减字谱,用汉字中某一字或偏旁减笔来表示弹奏的弦数、徽位、左右手指法,如勾、挑、抹等,是五线谱无法取代的。作为演奏者,必须将减字谱熟记于心。
“善琴者善斫。”斫琴,即制琴,学会了演奏,阮延俊开始自学斫琴。古琴制作皆沿古法,要经过涂生漆、刮灰胎、上弦调音等百余道工序,制作一床琴平均耗时三年。
“槽腹是斫琴关键的一步,决定古琴的音质。”阮延俊一手按着古琴面板,一手拿着铲刀,顺着木纹反复将槽腹打磨至适宜的厚度。他时不时用食指叩击面板,侧耳倾听低音是否纯粹浑厚,高音是否清亮通透。
以琴为伴,亦以琴会友。阮延俊还记得多年前亲手制作的第一床古琴,那时还在上学的他囊中羞涩,只能在网上买便宜的材料制琴。当老板得知这位外国小伙痴迷中国乐器,豪爽地将材料免费寄给他。如今,两人已成了无话不谈的“琴友”。
扎根中国18年,阮延俊踏遍中国名山大川,朋友遍及南北各地。他和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戴建业不仅成了知音,更是情同父子,每天打电话分享生活见闻、交流学习心得。今年春节,阮延俊照例邀请师长、好友来家里小聚,弹弹琴、聊聊天。
阮延俊还收养了小狗“巍巍”和流浪猫“洋洋”,分别取自俞伯牙钟子期“高山流水”故事中的“巍巍乎若泰山”和“洋洋乎若江河”。“从某种意义上说,它们也是我的知音。”他笑道。
阮延俊心中一直有个愿望:将古琴带回家乡。“音乐无国界,我计划在家乡建设一个以古琴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基地。”(完)